雨水已過,驚蟄將至,春意漸濃。天津市薊州區在嚴密的疫情防控下,各行各業已逐漸回歸正軌,呈現出勃勃生機:春耕備耕如火如荼,復工復產有序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靜待“疫”去客來。
薊州區出頭嶺鎮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食用菌是農民致富增收的主要產業。眼下,雙河灣食用菌基地的香菇、白靈菇、羊肚菌紛紛成熟上市,園區內一片繁忙景象。棚內,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的采摘成熟的食用菌。棚外,正條不紊地對食用菌進行分類、裝箱,集中運往鎮里的冷庫儲存。
“我們每個棚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員,防止出現人員聚集,運輸車輛和司機全部進行了登記備案,運送全程不下車,實現了無接觸運送。”園區管理員張志英介紹道。為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今年該基地除了種植食用菌外,還嘗試種植了甜瓜,試種成功后將向鎮里的農戶推廣。
薊州區西南部的桑梓鎮是“地標”產品桑梓西瓜的產地,來到西瓜產業園區大棚內,西瓜苗和南瓜苗生機盎然。管理員馮金剛和幾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分開間距,忙著嫁接秧苗。馮金剛介紹說,園區共有95個大棚,其中一部分正在培育瓜苗,另一部分已經種上了油麥菜等速生菜。“為了保證疫情期間的蔬菜供應,我們種植了80畝的速生菜,一個月就能上市,保證了市民餐桌上能有新鮮的蔬菜。” 園區負責人尹明禮介紹說。
薊州區農業復耕復產已全面開啟,截至目前,已完成春小麥種植4.6萬余畝,設施蔬菜種植7520畝。
薊州是全域旅游示范區,因疫情防控需要,早在1月23日就關閉了區內20余家景區,2600余家農家院。運營雖然停了,軟硬件設施提升改造不能停。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盤山、黃崖關長城、梨木臺、八仙山等景區都在著手進行服務設施和休閑區域的充實完善,防火監控系統等安全設施改造,水電安全專項檢查等,為恢復營業做準備。
薊州區的郭家溝、小穿芳峪、常州村等旅游專業村里也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村民們正忙著在改善村景、修整農家院上下功夫,等待疫情過后開門迎客。“現階段不能開門迎客,對我們也是個調整的好時機,把院子修整干凈利落,等疫情過后,給游客全新的體驗。”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農家院經營者段大姐信心十足地說。(記者褚夫晴 通訊員曾子益 聞強)
農時不等人,復工復產也陸續推進。坐落在京津州河科技產業園的中玻北方新材料有限公司因生產線特殊性一直沒有停工,但也在區里統一要求下,嚴格落實測溫登記和消毒工作,確保防疫生產兩不誤。在企業生產線中控室,4名員工戴著口罩通過監視器檢查著各個生產環節,“為避免人員密集,中控室由過去8人調整為現在4人,生產班組由4班減少為3班。”企業安全主管蘇明介紹說,特別是對外地返廠員工,嚴格執行了14天隔離措施并進行狀態跟蹤,堅決杜絕傳染隱患。目前,72名外地員工已有40人返崗工作。
為實現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兩不誤”,薊州區在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前提下,積極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已有93%規上工業企業實現了復工投產。
來源:央廣網